欢迎光临!今天是:
泉州市侨联>> 侨界人物

石狮侨联的开拓者——记原石狮市侨联主席蔡世佳

发布时间:2019-10-29 15:20:3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蔡世佳3岁时,父亲经海上远走菲律宾,此生再未回到家乡,他与父亲也未再谋面。蔡世佳说,在他少不知事的童年里,总希望可以得到一张能够让他找到父亲的航海志。

1961年,20岁的蔡世佳进入到当时的石狮镇侨联工作,开始了他的侨务人生路。在当时,石狮侨联的工作中心是“了解侨情、争取侨心、为侨服务”,蔡世佳就在这12字方针中开始了他服务海外侨胞为石狮发展聚拢海外侨资侨力的毕生之路。

对蔡世佳来说,侨务是他一生中上下求索的航海志。

原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先生,在评价蔡世佳时说:国内40年工龄退休的干部很多,但是像蔡世佳一样,40年永远在侨联,永远在石狮这个工作地点不变的,只有他一个。

在他看来,蔡世佳的赤忱抱负和火热心肠,正是回眸石狮发展历程中的侨务工作、侨务智慧的绝佳视角。

——题记

蔡世佳的穷则思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福建的党政干部从上至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广大的干部群众都迫切地期盼改革,海外的许多爱国华侨也期待着祖国的拨乱反正和经济开放。 

在小岗村按下18个“托孤”红手印的234天后,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1979[50号]文回函同意福建、广东两个主要侨省开办出口特区。 

得到消息的蔡世佳激动非常,他向侨联的同事们表示,要马上把石狮侨乡的优势利用起来,联络旅外侨商回乡投资。

唤醒他强烈意识和想法的,是当时石狮凋敝落后的境况。

泉州往南不到30公里,即到石狮。这曾是东南沿海的千年商埠,“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海丝明珠。但在当年,蔡世佳看见的是满目“伤疤”:道路不通,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楼房可危。他对这一切感到痛心,更感到急迫。

穷则思变。即使经历了“十年浩劫”,拥有众多海外侨亲的石狮人也从未放弃过对外界的探寻。

争取侨心、招商引资迅速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两项工作,蔡世佳发挥侨联主席的身份优势,和石狮镇党政干部紧密配合,开始远赴北上广、东南亚和港澳等地奔走呼吁。对旅外的侨胞乡亲拜访游说,一边了解外资运作模式,一边邀请他们返乡投资石狮建设。

面对石狮侨胞们起初踌躇未决的态度,蔡世佳对他们讲到:

“现在石狮是一纸空白,但是我们几十万乡亲团结起来,一定能发展好。有困难我帮着解决,将来如果说招商是错的,要担责第一个是我蔡世佳”。

外界评价石狮的精神是“敢闯”,侨商许荣茂对他说:哪怕只看你蔡世佳这份情谊,我也要回去尽一份力。

1979年,海关总署放宽了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携带物品的限量。同年,托运到石狮的服装、电器、日用品等货物高达71.85万公斤,从境外或深圳口岸邮寄到石狮的货物达10.2万包。而当时石狮镇区的人口仅仅8万余,一时间呈现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的景象。两条櫈子,几块木板支起几百上千家店舖,卖着从海外寄来的录音机、服装、电视机等各种洋货和舶来品。

 蔡世佳后来回忆说,从“故衣摊”到亚洲最大服装城,石狮的华侨乡亲是石狮春天故事的筑梦者,也是春天故事的践行者。

为侨资进石狮松绑  为石狮建设谋划

在蔡世佳和镇党政的争取下,有十余个项目要落地石狮镇,涵括电影院、餐饮、汽车营运等。把侨商乡亲们请回来了,却受制于没有审批政策、没有灵活的经济环境而难以进行。

 

图1改革开放初期,石狮镇侨联积极扶持归侨、侨眷创办企业。图为侨联属下业的负责人合彩。石狮镇侨联的这种做法及成效曾在全国侨联经济工作会上作汇报。.png

改革开放初期,石狮镇侨联积极扶持归侨、侨眷创办企业。石狮镇侨联的这种做法及成效曾在全国侨联经济工作会上作汇报。图为侨联属下业的负责人合影。

当时的福建,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关于石狮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存在争议,尚无人敢下定论。要如何对待进入石狮的外资,蔡世佳和侨联领着身后诸多侨商们,四处寻求支持。在一次次的碰壁中,他再一次感到急迫,眼看着石狮身为侨乡却得不到侨资侨智,常常夜不能寐。

为此,他大胆给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写信陈情,请求省委落实50号文件中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给石狮“松松绑”。

一石激起千层浪。

信中借助侨资建设石狮的主张引起了福建省委的高度重视,项南将信转阅给当时的福建主要领导。同年,项南前来石狮调研,并指示晋江县委为石狮市镇建设调拨40万元。

经济虽初露锋芒,但石狮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和行政配套远远落后的瓶颈。小马拉大车,是走不远的。因此,继续“松绑”,迅速利用侨资改变石狮的面貌,是蔡世佳和石狮当地的党政干部、侨商和市民共同呼吁的心愿。从此,帮助将石狮由镇升格为市的种子开始在蔡世佳心中酝酿。

1984年7月,上海《文汇报》高级记者施宣圆和夫人包明廉回乡探亲,在蔡世佳陪同下,走访了石狮市场,并与当时的镇委书记许宗词座谈。“中央50号文件下达至今,除了来料加工,石狮就没有别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了,一些明明可以办得好的项目,像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意在石狮开发房地产,却得不到批准。” 

经过众人商量,由蔡世佳收集整理材料,施宣圆执笔,以施宣圆与包明廉署名,给《福建日报》写了一份“内参”,提出石狮镇升格为市的建议。

198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乔石考察石狮小商品市场。座谈会时,讨论了石狮作为镇一级行政机构的弊端。当时陪同的福建省领导提及内参建议,乔石当即表态:还是建市为好! 

由此开始,石狮建市事宜在中央及福建省委的支持和各方通力协作下,顺利而快速地进行着审批。1987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石狮为省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

蔡世佳作为建市的重要推进者,进入到泉州市委组派的建市筹备小组工作。在完成建市筹备工作后,他却放弃留在市政府工作的机会,主动提出回侨联工作。

他对旁人说道:“对侨务工作我有感情,我离不开侨联,侨联工作也需要我。” 

建市后,石狮服装产业锋芒初现。蔡世佳引导侨商们开始购买机器建厂,发展纺织工业和服装贸易业。但大批商品在石狮的销售始终有局限,恰好上海方面有意收购石狮的服装,但当时没有成熟的政策指引,侨商们不敢贸然去上海洽谈销售。 

凭借常年的侨务工作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蔡世佳告诉侨商们这是件政策允许、互惠互利的事,只要有政府拍板,这个事就好办。于是,他向时任市长刘成业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石狮企业到上海办展销,开拓市场。 

为把上海展销会办出精彩,蔡世佳提笔给素昧平生的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写信,并委托泉州驻沪办转达,邀请他参加展销会。最终汪道涵出席并剪彩祝贺。 

展销会办得非常成功,引起了上海市民对石狮服装的强烈兴趣和抢购。此举开创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先河,从此石狮开始打响“中国服装名城”的品牌形象。

 建成当时石狮的地标建筑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石狮华侨捐资2.5万元建成了侨联的旧办公楼,这栋两层矮楼里,蔡世佳度过了他工作的36载春秋。到九十年代中期,小楼已经无法承载繁重的侨务工作。

 蔡世佳决心要平地起高楼,让侨联变成石狮的夺目名片。不向财政伸手,利用旧侨联的地皮,运用市场规律在侨商中寻找合作伙伴,借用侨商的人力、财力进行建设。不但扩充办公场所,每年还能从新办公楼的经营中得到一笔办公经费。

图3蔡世(左)佳向时任的福建省侨联主席李欲晞汇报石狮侨联大厦建设方案.png

蔡世(左)佳向时任的福建省侨联主席李欲晞汇报石狮侨联大厦建设方案

1997年,位于石狮群英北路的新侨联大厦动工,翌年即完工落成,楼高十一层,成为当年的石狮地标之一。这一开创式举动再一次开风气之先。当时,广州市侨联得知此事后,还特地组团来到石狮侨联学习考察。

那一年,蔡世佳已经56岁。  

2002年,蔡世佳退休,开始潜心研究侨史和收集整理石狮几十年来风云变迁的历史资料。2018年,石狮建市30周年,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1000多件历史资料,悉数赠予石狮市档案馆,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石狮这段改革历史。

图4蔡世佳(右)捐献资料.jpg

蔡世佳(右)捐献资料

现今70多岁的蔡世佳仍然热心于帮助华侨们做些公益慈善事业,也常常参与一些侨务的活动。蔡世佳说他不是愤老,也不怕老,只是离不开侨事了。

 

图21994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采访组到石狮采访拍摄“侨界十杰”专题片.png

1994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采访组到石狮采访拍摄“侨界十杰”专题片

 蔡世佳人物名片:

1961年8月至今从事侨务工作,曾任石狮镇、石狮市侨联主席,被海内外石狮人誉为“石狮通”“侨务通”和“热心人”。先后被中国侨联、福建省侨联评为全国、全省侨联工作先进工作者,1994年6月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界十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版权所有: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