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泉州市侨联>> 侨界人物

侨说“晋江经验” | 石狮市侨联原主席蔡世佳:晋江与石狮 经验共创造

发布时间:2022-08-06 21:32:1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泉州通客户端   浏览次数:
分享

01.jpg


石狮市侨联原主席蔡世佳:晋江与石狮 经验共创造

03.jpg

蔡世佳 (受访者供图)


我出生于石狮一个世居海外的华侨家庭。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至2002年左右,我一直在石狮侨联工作,可以说是一名老侨务了,对于“晋江经验”的探索,我应该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广东两省因为具有海外华侨多的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被中央赋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当时,包括石狮在内的晋江地区,土地贫瘠,没有工业基础,怎么发展?大家开始寻找自己的优势:第一,晋江人长期受海外侨亲商品经济思想的影响,乐于通过顽强拼搏去致富;第二,中央的政策允许我们先行先试;第三,侨乡有“三闲”优势,即闲人、闲钱、闲房多,有利于发展私人经营。立足于这些优势,晋江和石狮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推动了全民经商、全民办企业,浓厚的商品经济氛围,正是“晋江经验”孕育的社会基础。


尽管如此,当时晋江、石狮的产业基础相当薄弱,想要加快发展,还是得立足自己的优势:广大华侨长年在外经商,他们人数众多、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爱国爱乡,争取让华侨参与祖国和家乡建设,不但有基础,而且有条件。于是,政府号召大家借助海外华侨的力量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机器、设备、材料进来后,生产也开始热火朝天起来。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晋江和石狮从一穷二白,一夜之间变成外商投资的热土、来料加工的集散地,带动了众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企业多了,产品就要找销路。当时对于私营企业的产品,许多国营商场是信不过的。恰逢石狮建市不久,我就向时任市长刘成业建议,由市政府出面,组织企业到上海办展销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他采纳了我的意见,并派我到上海筹备在中百一店办展销会。我邀请了汪道涵先生为展销会剪彩,70多名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石狮一时轰动大上海,开创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先河。后来,晋江市政府也牵头在上海城隍庙商场举办展销会,晋江和石狮的商品大举进入上海市场。现在想来,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晋江经验”提出的,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左右,海关总署放宽对华侨回乡携带物品的相关限制,允许“以物带汇”,许多华侨纷纷将海外生产的电器、服装等物品带回家乡,并在石狮大仑街等地摆起摊点交易,石狮成为当时内地唯一一个免办手续就可以买到“洋货”的城市,形成“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全国跑石狮”的盛况。随后,各种仿港仿洋的好货不断吸引全国的消费者,商贸和流通也最终成为石狮的城市基因。


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对“晋江经验”的体会可谓深切。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大胆突破和解放生产力,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和打造服务型政府,就没有泉州实体经济今天的发展成就。而石狮现在能够跻身千亿GDP县市的行列,与其贸易型、外向型的城市特色和市场集散的巨大能力是分不开的,它也是“晋江经验”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编辑:闻馨婷

版权所有: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