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泉州市侨联>> 侨史文化

晋江市开启创建“侨乡文化名镇名村”五年行动

发布时间:2020-08-27 10:19:5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核心提示】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既有鲜明的中西文化融合特色,又有心怀祖国、情系桑梓的中华文化传统特色。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大涉侨历史建筑和涉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留住海外侨胞“根”的记忆,晋江市开启创建“侨乡文化名镇名村”五年行动(2020-2024年)。

即日起,中共晋江市委统战部、晋江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晋江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与《晋江乡讯》联合推出“侨厝风情”“侨史风采”和“侨乡风韵”三个专题,对晋江市华侨历史建筑、侨史展馆、侨乡文化建设等展开系列报道。

  

寻找故乡的原风景之朝北大厝

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晋江人自古就冲波踏浪,出海谋生,事业有成后,就返乡建大厝。在晋江这片土地上,就分布着众多由华侨回乡建设的大厝。在五店市传统街区,一座座保留完好的红砖古厝就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而这片红砖古厝也成了晋江市区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名朝北 厝朝北 拳拳爱国心

位于五店市状元街7号的朝北大厝是其中一座非常典型的闽南“皇宫起”红砖大厝,五开间两落带单边护厝十七架大厝,砖雕、石雕与木雕,装饰相当精美。

大厝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70平方米,屋顶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川脊,中脊镂空,缀满剪瓷花鸟图案;水车堵装饰交趾陶山水人物。红砖镜面墙,印花砖砌面墙,装饰砖刻瑞兽和蝙蝠;用烟炙砖砌门柱,上嵌青石联对;又用砖雕万字花纹烘托联对,赋予红色的砖墙更多的内涵、更丰富的色彩。

1(刘翼 摄).jpg

刘翼 摄

朝北大厝建于1935年,是旅菲华侨庄朝北的住宅。美轮美奂的朝北大厝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主人家会通过图画、雕刻、文字,将一些文化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上世纪初,才20岁出头的庄朝北就跟着兄长庄朝东一起下南洋。在外取得成功后,庄朝北不忘故里,首位倡导组织旅菲华侨锦绣庄同乡会,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为了让在家乡的亲人也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1935年,庄朝北汇款委托青阳五房头族老为家人建造一座大厝。由于资金充足,“白银可铺地”,故不惜重金请来手艺最好的木工、石工,准备建造一座最美观的大厝。不料,工程后期恰遇上抗日战争爆发,庄朝北遂将木作油漆、前埕铺砌等项目停下,将节省的资金用以支援抗日。

品传统 弘传统 处处有良景

站在院子里看这座大厝的门口,青、白两种颜色的石材构件就已经让人觉得素雅大方。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写在上面的那些文字、图画。门前对看堵写着“天地心从数点见”,还附有梅花图案,晋江文化人士粘良图介绍这是一幅以浮雕方法来展示的图画,文字“数点”指的就是这些点点的梅花,梅花的洁白清香体现了大自然的一种美。古人常用梅花比喻君子,以此来形容有好操守的人,这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另外一堵同为泉州举人、著名书法家曾遒所写,刻有兰花及“臭如兰,介如石,素心人,共朝夕”题词,这句话意思是教育子孙要如兰花一样优雅,要与刚强、忠诚、正直的君子相处、互相影响。

 (刘翼 摄).jpg

刘翼 摄

“像门口的这些格言,是主人家请当时的书法名人来写的,这就是将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在一起。当然,一些文字写出来,若写得很美,便能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也会让每个人更想常来看看。”粘良图说这就是刻于古厝之上的家训家风能够发挥的魅力。

门前的种种,似是主人家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本、秉承中华传统文化而立下的。除此之外,朝北大厝的木雕工艺同样是一绝,往屋内走进去,寻找里头八幅二十四孝的木雕图像成了许多游客来朝北大厝的另一道看点。粘良图介绍,这些木雕大多是轻浮雕,将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据悉,主人家之所以将二十四孝的故事内容刻在上面,是因为过去的家庭非常重视孝道传承,二十四孝是当时的孝道典型、孝道楷模。因此,将这些图案雕刻上去,也是要让后代懂得孝顺,不忘家国情怀。

看家训 践家训 代代永相传

建大厝的资金因为战争难以为继,幸而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家人可以入住。为了能让子孙后代体会到在外的艰辛,于是在朝北大厝,我们至今还能看到主人家用心留下的格言、警句与木雕。

2雕刻花卉的看埕堵(张锦源 摄).JPG

雕刻花卉的看埕堵(张锦源 摄)

现在,朝北大厝已经成为五店市的民俗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这个地方参观,了解闽南人家的生活起居,就是大厝的一些后人也经常回来这里走走看看。庄自宝是庄朝北的第四代后人,他说他的父亲生前就一直住在这里,老父亲对这座建筑里头的一件一物都看顾得非常用心。他回忆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会将里面的木雕、木作、泥雕和砖雕,都详细地说给他们听;长大后,他才明白这是父亲想以此来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至今,闲暇之余庄家人还会经常回来看看。

3行拥供母(刘翼 摄).jpg

行拥供母(刘翼 摄)

庄自宝还说,老房子的木雕、木作反映的内容以及在这里面所产生的人文精神,就好比门口的那两个祧柱,上面也刻着八个字,分别是“行德、贵仁、以义、吉祥”。庄自宝至今还在思考,曾祖父为何会让人写下这些呢?后来,他觉得曾祖父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讲究,认为仁义道德就是做人的基础,所以才会在地基之上也做文章。

4双凹寿门路(张锦源 摄).JPG

双凹寿门路(张锦源 摄)

走出朝北大厝,回头看那红砖白石,无不流露着家与国的深情。一砖一瓦,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的是醇厚的家风,永不沉睡的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作者:张春媚   审核:庄晓芳)

 

版权所有: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