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泉州市侨联>> 侨史文化

南安市侨联推出“乡梦之旅”南安华侨精神研学线路

发布时间:2023-04-28 20:16: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南安市侨联   浏览次数:
分享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许多人已经按捺不住想出去看看的心,南安市侨联挖掘侨乡文化,特推出“乡梦之旅”南安华侨精神研学线路。


路线1

九日山-丰州侨史馆


路线2

石井侨史馆-郑成功纪念馆-石井岑兜村闽南高甲戏主题户外博物馆-石井奎霞古村落


路线3

黄仲咸纪念馆-官桥岭兜村-蔡氏古民居


路线4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叶飞故居)-码头镇侨史馆-凤山寺


路线5

梅山镇侨批馆(家风家训馆)-李光前故居-光前学村

注:要参观侨史馆需提前预约


重点场馆简介


南安·九日山

九日山是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重要遗存之一,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日山素以“山中无石不刻字”为著称,现完整保留着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共77方,其中10方海交祈风石刻更是弥足珍贵,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记载了宋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上船遣舶与回舶祈风仪式的千年历史,印证了十二三世纪我国宋代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经济贸易和人民交往史实。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多次莅临实地考察九日山,赞誉此处为考察路线全程最有世界意义的考察点,特意用英华文留下一方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并镌刻联合国鲜明的徽印,对九日山摩崖石刻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福建省有史以来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事活动见证,堪为无价之宝。


南安·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陵园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南安石井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日本归侨。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南安市石井镇,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宗祠建“郑成功纪念馆”,1981年在鳌峰山建新馆,馆内陈列郑成功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纪念馆西侧还建有占地近百亩的园林式郑成功碑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泉州十八景之一,包括郑成功陵园及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安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上。郑成功原葬于台湾台南洲仔尾,清康熙38年(公元1699年)迁葬于现址。


南安·高甲戏主题户外博物馆

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的发祥地。高甲戏孕育于明代万历年间,在清朝、民国时代就流行到闽南方言地区,各市县、台湾、金门以及海外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缅甸等十几个国家。在南洋诸国华侨集居的地方,随处可见高甲戏,可闻戏台锣鼓声。高甲戏艺人多次应邀远涉重洋到国外演出,凭借家乡特色和精湛娴熟的表演,打动游子的心扉,成了海外华侨慰藉乡愁乡的乡音乡戏。高甲戏主题户外博物馆,以高甲戏为元素,通过露天的展示空间、活态的演绎和互动方式,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生产的环境,对其进行活态化展示。高甲戏主题户外博物馆共分为10个主场馆:序厅、缘起、兼容、发展、传承、传播六个单元展示,深度融合岑兜村史、高甲戏历史以及传播路径,以生动有趣、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让公众走进岑兜,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的魅力和精髓,更直观地了解岑兜村的历史和戏剧文化。


南安·黄仲咸纪念馆

黄仲咸(1920—2008年),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人,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银行家、慈善家,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创立人,“金鸡母”捐助模式的首创者。他年少家贫,15岁便背井离乡南渡印尼谋生。从垦荒务农到创办工厂、开办银行,数十个春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终于成为闻名遐迩的实业家。他身在异邦,情系故土,长期捐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倾尽家财造福桑梓,被誉为“南安的陈嘉庚”。他一生所获嘉奖不计其数,其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一直深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黄仲咸纪念馆于2018年4月开馆,旨在让人们学习、了解先生勤俭创业的艰辛历程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传播弘扬先生慈善为怀、敬恭桑梓、克己奉公的华侨精神。黄仲咸纪念馆位于黄仲咸文化艺术中心,面积约860平方米,其中展馆约300平方米,分设序厅、梅花香自苦寒来、洒向人间都是爱、永远的丰碑、尾厅等五部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生动展现了黄仲咸一生的丰功伟绩、道德风范和爱国情怀。2018年4月,该馆被福建省侨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十八景之一,地处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现存闽南皇宫式民居(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始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建成,历时近50年,它集闽南建筑工艺之大成,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充分考虑了防火、排水、通风和防震等因素。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严整,设计独特,精工巧饰,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居建筑风格,又部分吸收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被誉为是“闽南建筑大观园”“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南安·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

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地处开国上将叶飞故里——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博物馆依山而建,规划占地23.2亩,总建筑面积3457.76平方米,主体工程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布馆面积2180平方米,是别具闽南建筑风格的博物馆。2014年5月14日,博物馆在叶飞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开馆以来已先后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泉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围绕博物馆为核心,串联起叶飞将军故居、侨心园、将军石、大榕树等景观,构成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2014年该景区获评国家级3A旅游景区。

博物馆设有序言厅和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泉州华侨革命史专题陈列两大展区,以丰富翔实的文物史料全面展示叶飞将军光辉的一生,系统再现泉籍华侨参与、支持祖国革命的光辉业绩和出彩人生。其中,序言厅设有LED屏幕及休息区,参观者可以在此观看叶飞将军革命一生、战斗一生、廉洁一生的专题纪录片;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设有“前言”“海外赤子、投身革命”“创建苏区、南征北战”“根绝匪患、保卫海防”“主政八闽、艰苦创业”“执掌交通、整顿改革”“再披戎装、重振军威”“情系侨务、凝聚侨心”“老骥伏枥、晚霞生辉”,“深切缅怀”等十个专题,从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展示了叶飞将军参加革命、务实清廉、勤政为民的出彩人生;泉州华侨革命史专题陈列以翔实的图文资料,展现了泉籍华侨参与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革命时期及在居住国的革命斗争,213位泉州华侨参与、支持祖国革命的光辉业绩,这些泉籍华侨共同创造和践行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构筑了一个灿若繁星的革命群体,被誉为时代的缩影。


南安·李光前故居

李光前(1893-1967),原名李玉昆,福建省泉州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他创业成功后,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极力赞助创办学校,振兴教育。在新加坡捐建了“中华总商会”会馆、国立图书馆,资助了新加坡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1952年设立“李氏基金”,作为资助教育慈善事业的永久性基金,将其长期积累的巨大财富全部反馈给社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南侨总会筹备工作,并在故乡创办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后扩建成规模宏大的国专学村(后改名为光前学村),成为南安培养人才的摇篮。光前先生一生热心社会公益,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位于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旧称“石尾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历二百余年,是汉式建筑的官式大厝,二进双护厝,建筑面积八百四十平方米。除了李光前先生诞生的房间外,还有四个展室:立志成才、开创伟业、造福桑梓、光照人寰。室外景点主要有故居广场,竖立着李光前先生的铜像;光前故居纪念林,种植有橡胶树、油棕树、菠萝等热带作物。故居范围的遗存古物有古井、狮型拴马石、石敢当、石磨、石碾、石墩、古榕树等。1998年4月,南安市人民政府为弘扬李光前先生爱国精神,把其列入南安市重点文物保护之列,并立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新加坡李氏基金捐资全面重修故居并建纪念馆,2001年10月竣工,同时辟建光前故居广场,敬立光前先生铜像,以缅怀先贤,激励后人。2003年10月18日,李光前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2020年经修缮后,重新开放。


来源:南安市侨联

版权所有: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