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侨界名人录】侨光电影院的创办人:鲤城爱国侨领陈启紫
1902年,陈启紫出生于泉州城新门外曾林村(今鲤城区金龙街道曾林社区)的一个侨商家庭。父亲旅居南洋印尼泗水谋生,陈启紫则自幼随母亲在老家曾林村生活,就学于本村私塾。7岁那年陈启紫经历了丧母之痛,但年幼的他懂事而好学,于1916年随叔父远涉重洋南渡泗水。
初时,陈启紫在同乡富商蒋报企经营的咖啡批发行当仓管员,用心学习商务之道。1919年,到其叔父开办的“谦记”咖啡行任经理,历时十年。1934年,陈启紫创办了自己的“建记”咖啡食糖批发行,因经营有方,终成一方富商。
陈启紫自幼为人正派、厚道、热情,事业心很强。他在印尼泗水立足之后,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曾捐献巨资创办泗水“同善华文”学校,享有极高的威望,连续20多年被选为泗水食糖同业公会主席和“有妫堂”宗亲总会主席。
历史上远赴海外谋生的泉州人很多,“出门赚大钱、回乡起大厝”并不鲜见。抗战爆发前,负责为家族营造基业的陈启紫返回泉州,使用了当时最好的设计与材料修建起陈氏洋楼。当年建造洋楼的水泥、砖瓦等家装材料,连同藤木椅、梳妆镜、锅碗瓢盆等成套的器物,都是从海外船运到安海港,再由人力不计成本地运到曾林来的。在数十年的时间里,陈氏洋楼一直是四里八乡最壮观的建筑之一。
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印尼当地华侨就已成立了抗日组织,陈启紫不但慷慨解囊为祖国抗日捐款,还发动华侨一起抵制日货,主动宣布:不买日货,不卖日货,坚持不与日本工商界有任何贸易往来。“七·七”事变后,陈启紫被选为“泗水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委员,上任后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奔走呼吁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自己捐输也从不落人后。抗战期间,陈启紫还发动泗水华侨青年踊跃回国投军和服务,泗水华侨捐助八路军的物资通过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不断地运往延安。
1942年印尼沦陷后,陈启紫因从事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关入集中营,家产被查没。狱中的他历经毒刑,仍坚贞不屈,后经华侨界多方营救,才得以释放。走出黑牢后,陈启紫毫无畏惧,继续支持印尼地下抗日斗争,参与策动日资企业工人怠工、城市居民反对劳役和学生抵制日本推行的奴化教育。日本投降后,陈启紫不但重振了自己的家业,还帮助华侨恢复生产、生活。
紫岫小学师生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启紫欢欣鼓舞,积极拥护。1951 年国庆节前夕,陈启紫参加了第一批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庆典。1953年,陈启紫变卖海外资产,携资举家回国,安顿家属后独自回到泉州参加侨乡建设。他将海外带回的大部分资金投入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在家乡曾林村修建紫岫小学,让学生免费入读,还捐资建设了以兄长名字命名的启志桥。在了解到侨乡人民迫切的文化生活需求后,发动华侨、侨眷投资兴办文化活动场所。
“看侨光,吃远芳”,在许多老泉州人的记忆中,是人生中最浪漫的时光。在原来泉安车站的地址上,陈启紫从戏院的捐资、基建到经营都亲力亲为,侨光电影院落成后也成为省内最豪华、最大的影剧院,鼎盛时期,年总票房超过100万元。除此之外,石狮华侨戏院及晋江、石狮的灯光球场,都是当时在陈启紫的倡导和促进下建成的。
1954年,陈启紫当选为晋江县侨联会主席,1955年当选为晋江县副县长,成为新中国晋江县第一任华侨身份的县领导。上任后,陈启紫全力投入发展侨务、侨联工作,克己奉公,俭朴自持,把工资捐赠给侨联会作为经费,生活费和差旅费都是自掏腰包。1956年后,陈启紫历任全国侨联常委、省政协常委等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回国后的二十余年间,这位受人敬慕的爱国华侨,兴学育才,输财助饷,为推动家乡经济社会腾飞不懈努力,不断奉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1974年,陈启紫先生逝世。